无陪护时光 你是我的“临时锁骨”守护者南阳医专二附院骨伤科三病区
清晨的阳光刚刚铺满病区走廊,一个满怀感激的电话就抵达了院领导的耳朵。“您是医院领导吗,我想对咱们医院骨三科团队表达感谢,也想让院领导们知道你们的团队真的很棒!我父亲出院回家了,我们全家特别想感谢你们!尤其是主任袁永勋和护士李营,他们的照顾,我们一辈子都记在心里!”电话那端,出院患者毕先生的孩子声音激动,那份发自肺腑的谢意,穿透电波,直达所有人的心底。
毕先生因意外导致锁骨骨折入院,剧烈的疼痛与对日后生活能力的深深忧虑,如同沉重的枷锁,让他初来时情绪低落,眉头终日紧锁。责任护士李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份无声的煎熬。她深知,身体的创伤需要医治,心灵的阴霾同样需要被阳光驱散。
于是,李营成了毕先生床边最常出现的身影,远非限于输液换药。她俯身倾听老人反复诉说的不安,用春风化雨般的专业话语耐心疏导:“叔叔,锁骨骨折恢复起来是有规律可循的,您看,只要咱们配合好,一步步来,完全能康复如初。”她更将这份关怀浸润于日常——协助洗漱、耐心喂饭、细致指导如何在床上安全活动。当毕先生因伤痛辗转难眠的深夜,是李营值守在旁,轻言抚慰,直至他安然入睡。她甚至连续三个夜班,利用休息时间陪伴老人练习康复动作,只为消除他对功能恢复的恐惧。这份超越职责所系的主动关怀,如一泓清泉,悄然滋润了毕先生干涸焦虑的心田,让他真切触摸到了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”这句医学箴言在护理实践中的动人回响。
像李营的举动,只是骨三科其中一名护士的缩影,像这样相同的场景,每天都在科室出现,“伯伯,我给您拍拍背”“阿姨,我给您打一壶水....,”这一声声清脆的声音,穿梭在骨三科的走廊里,对于没有陪护的病人,骨三科的护理人员,更是不停地到病房去关怀病人,争着去给病人买饭,打水,经常进行心理沟通,打消病人潜在的疑虑,让每一位病人在治疗的路上,笑容满面,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如果说李营的护理为康复之路点亮了温暖的灯,那么主任袁永勋则为这条道路铺设了坚实而精准的基石。面对毕先生复杂的骨折情况,袁主任没有丝毫轻忽。他带领团队反复研读影像资料,组织多次科内讨论,最终摒弃千篇一律的方案,为毕先生量身定制了一套融贯中西的治疗与快速康复计划。
骨三科在袁主任带领下,在科室开展无痛病房特色技术下,根据病人病情,长期开展疼痛、脊柱微创手术、骨折微创手术的治疗,针对于术后病人,袁主任更是制定一套术后病人无痛恢复方案,结合科室治疗疼痛的特色,运用多模式镇痛策略,让术后病人恢复无忧,得到了广大病人的一致好评,平常生活中,还有很多这样的病人慕名前来做微创治疗及手术........
袁主任说:未来,我们将继续以毕先生这样的暖心肯定为强大动力,恪守“大医精诚”古训,将精湛的中西医技术沉淀为守护健康的基石,同时让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仁爱精神持续流淌于每一次查房、每一次治疗、每一次沟通之中。我们誓以不变的初心与不断提升的仁术,为更多饱受骨病困扰的患者驱散伤痛阴霾,撑起一片安心康复的绿荫——让信任的桥梁在医患之间永远坚固,让生命的希望在精心守护中恒久绽放。